大众日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聚焦山东重工潍柴

Image


编者按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推出“走在前、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专栏,派出记者深入各产业链上的骨干企业蹲点采访,展现山东加快全产业链布局、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典型成效,以及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做大做强品牌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Image



山东重工潍柴“链”就世界级动力品牌

协同创新,上千家企业链上共舞

盛夏时节,在山西朔州的露天矿场,一台近两层楼高的巨型矿卡正以几乎全天候的强度持续运转。驱动这个“钢铁巨兽”在极端工况下动力澎湃的“心脏”,是来自潍柴的大缸径发动机

“过去,这类缸径超150毫米的大缸径发动机核心技术,长期被外国巨头垄断。”潍柴大缸径发动机研究院M55产品平台技术副经理冯元福坦言。

为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潍柴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方面,战略重组法国博杜安公司,整合其优势资源;另一方面,联合上下游伙伴协同攻关,形成了“引进-消化-创新-输出”的良性循环。十余年间,潍柴不仅自身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还通过深度协同,带动产业链伙伴共同成长,催生了一批行业领军者,如天润工业,从地方小厂跃升为全球第二大重型曲轴、最大连杆生产企业。

发动机电控系统(ECU)的自主可控,是产业链安全与竞争力的命脉。“过去国外供应商都是捆绑销售,一个几百元的ECU,必须连带高价泵等组件一同购买,动辄花费数千上万元。”潍柴电控研究院副院长王裕鹏说。为打破“技术+供应链”的双重枷锁,潍柴十余年间累计投入数十亿元,组建千人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近百款电控产品,实现了电控系统的自主设计,为整条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构筑了坚实根基。

Image

面对产业链竞争新格局,潍柴联合200多家上下游企业构建研发共同体,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这种协同创新模式,是潍柴在53%热效率发动机、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突破的关键。

在潍柴潍坊生产基地,智能化正深度融入产业链的“毛细血管”。在这里,AI扮演着关键角色:AI“质检员”可在0.5秒内精准识别发动机缸内异物;AI“采购员”则能分析海量数据,输出零部件精准定价维度,优化谈判策略,提升全链条成本竞争力。

“精准补链”战略,始终贯穿在潍柴的发展中。据了解,潍柴的配套企业从十几年前的300家增至如今的上千家。聚焦链条“卡脖子”环节,通过海外布局整合全球资源,补齐了高端液压、CVT动力总成、燃料电池等技术短板,更培育孵化出一批本土配套企业。

同时,潍柴纵向整合延伸,通过整合陕汽重卡等整车资源,构建起“发动机研发-动力总成制造-整车生产-多元场景应用-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圈。

如今,潍柴已构建起排量覆盖2-579升、功率覆盖18-10000千瓦的全系列全领域动力解决方案,成为全球少数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之一。应用场景从传统道路运输,拓展至矿山、船舶、数据中心等多个高端领域,产业链韧性与价值空间极大提升。如今,潍柴的动力系统、整车整机等产业链条已深度融入全球市场。

作为山东重工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科技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潍柴积极响应集团“赋能产业链科技变革,真正实现战略联动、项目联动、资源联动,全面提升产业链系统创新能力”的要求,发力构建未来发展的领先优势和强大动能,与上千家配套企业协同创新、链上共舞,“链”出世界级动力品牌。

(大众新闻记者 王佳声 张蓓)

Image



记者手记


深度协同的力量

从驱动朔州矿场的“钢铁巨兽”,到驰骋全球的“中国心脏”,潍柴的发展历程,深刻诠释了产业链协同创新与自主品牌建设的强大力量。

面对国外的技术壁垒,潍柴以海外并购与正向研发“两条腿走路”破局,不仅实现了自身核心技术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的跃升,更通过“链式反应”,释放出强大的中国动力。

这场反应的核心,是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十余年间,潍柴配套伙伴从300家激增至上千家。深度协同之下,一批昔日的地方小厂蜕变为全球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协同效应延伸至关键“命脉”,累计投入巨资、组建千人团队突破电控系统“卡脖子”难题,挣脱“技术+供应链”的双重枷锁,为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筑牢根基。

协同不仅育强了伙伴,更锻造了整链的敏捷与韧性。“精准补链”战略下,通过海外并购与纵向整合,潍柴构建起覆盖核心部件研发到后市场服务的完整生态圈。

协同创新的硬实力,淬炼出闪耀全球的品牌竞争力。当产业链条紧密咬合、协同进化,释放的能量足以改写全球竞争格局。

Image

(大众新闻记者 王佳声 张蓓)

Image

责任编辑:D1CM 文章来源:潍柴资讯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本内容由本网编辑在不改变原稿立场或本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观点或第三方内容进行整合报道,以便向读者提供更为全面丰富的信息了解。如有疑问,敬请联系本网编辑部。
广告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英轩电动装载机年省百万元

英轩电动装载机年省百万元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浙江某大型水泥厂,五台身披崭新涂装的英轩YX656EV...详情
杭叉与明星经销商的故事

杭叉与明星经销商的故事

我们是来自法国的代理商CAPM Europe,自1998年成立以来,始...详情
石家庄姜老板的小松情结

石家庄姜老板的小松情结

掘金利器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原创】在国家新农村城镇一体化建设战略的推动...详情
中联高机全球化发展新征程

中联高机全球化发展新征程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原创】11月28日上午,中联重科智能高机借bauma...详情
多技术路线并进 合作共赢

多技术路线并进 合作共赢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原创】11月26日,bauma CHINA 2024...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简称陕重汽),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现有资产总额226亿元,员工9600余人,公司产品范围覆盖重型军用越野车、重型卡车、重型车桥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拥有现代化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内一流的重卡新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实验室,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公司研发生产的“延安”牌重型军用越野车先后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阅兵仪式,是行业内唯一三次参加国庆阅兵的重型军车生产企业。当前,陕汽重卡已出口到欧洲、非洲、亚洲及中东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伊朗、南非等国家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茅。围绕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大趋势,依托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陕重汽已经成功开发出以CNG、LNG、纯电动等为动力的多款产品并拥有78项专利技术。其中,天然气重卡市场份额超过42%,以绝对优势引领着行业发展。近年来,陕重汽积极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从产品中心型向客户中心型转变,以两个关注(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关注客户经营全过程)为出发点,为客户提供价值最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经过5年的实践积累,我们积极协同相关社会资源,为客户量身打造的服务系统不断升级,车轮滚滚平台成功运行,是客户线上体验陕重汽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的窗口,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服务的无缝对接。通过智能配货系统,为客户提供精准运力信息、更多更适配的货源信息及第三方担保支付系统;借助动态车辆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可视化调度跟踪,车辆收入与毛利、油耗和驾驶行为等多维度分析表;凭借智能行车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紧急救援、理财以及包括寻找加油站、维修站等在内的多种行车服务功能。展望未来,陕重汽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秉承“德赢天下,服务领先,品质成就未来”的经营理念,加快集结产业链上下游的卓越资源,集政产学研技术之力打造共生共赢的重卡物流生态圈,到2017年,实现重卡产销20万辆的目标,成为国际一流的服务型汽车企业集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