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正当时丨谢亚东:深耕轴承十五载,以创新之刃破局技术突围之路



在国机集团的科研生产一线,有一位劳动者,他用十五年的坚守与奋斗,在重大型轴承领域默默耕耘,用精湛的技术、创新的思维和坚韧的毅力,诠释了新时代劳动者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2024年度国机集团劳动模范”——洛阳轴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轴研科技”)总经理助理兼重大型轴承制造部部长谢亚东。

破局者:以创新之剑斩断技术枷锁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唯有自主创新。”谢亚东作为轴研科技重大型轴承领域的核心技术骨干,在盾构机、风电等关键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盾构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其核心部件主轴承长期依赖进口,成为制约国产盾构机发展的瓶颈。2019年,谢亚东带领团队承接了国内首台4.8米级TBM全断面隧道掘进盾构机主轴承的研制任务。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谢亚东感慨万千:“当时面临的技术难题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但我们没有退缩,因为我们知道,这不仅是企业的使命,更是国家的需要。”面对薄壁环件易变形、加工精度要求高等难题,他创造性地开发了“盾构机关节轴承加工工艺”和“薄壁环件专用夹具”,通过优化热处理参数和装配流程,最终成功通过验收。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推动国产盾构机降本提质。
在风电轴承领域,2024年谢亚东主导攻关的“风电轴承滚道以车代磨工艺”取得突破,成功解决了传统磨削效率低、成本高的行业痛点。凭借这一技术,轴研科技生产的世界首台26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成功下线,得到众多主机客户认可,批量订单纷至沓来,同时也受到了央视、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匠人魂:0.01毫米背后的极致追求

“在轴承的世界里,每一个微小的精度都关乎着重要的安全和效率。”这是谢亚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深知,重大型轴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因此,他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项目,追求那0.01毫米的极致精度。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使他将“精益求精”深深植入了团队的基因中。
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在他主持的“攻克盾构主轴承大模数齿感应淬火技术难关”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个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掘进机主驱动轴承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的核心难题,当时在国内并无先例可循,难度较大。面对这一任务,谢亚东带领热处理攻关团队,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提炼出了多种设计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经历了多次试验的磨砺与失败,最终他们通过广泛的数据对比和评价,确定了最优方案,完成了盾构主驱动轴承的研制任务,解决了我国大型掘进机全面自主化的“卡脖子”问题。
谢亚东经常说:“创新需要接力,匠心需要传承。”他在团队管理方面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结合“三原色”班组建设,组织车间一线班组开展技术比武、创新创效、QC等活动,有力提升了班组质量效率。“谢部长教会我们,匠人不仅要用手做事,更要用‘心’做事。”班组长李师傅感慨道。

拓荒者:从国内市场到全球舞台

任职市场营销部营销总监期间,谢亚东在市场开拓方面表现出色。他立足主责主业,积极带领团队开拓国内外风电市场,与一些风电行业大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自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公司开始重点发展风电轴承业务,谢亚东通过深入一线调研,发现部分客户对国产轴承的可靠性存疑。因此,他带领部门员工进行国产首台10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主轴轴承的研制生产。谢亚东说:“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不断开拓市场,才能让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我们团队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还要应对各种复杂的技术挑战。但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坚持创新,我们一定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024年3月,谢亚东克服多项困难,解决了加工精度、零件变形的技术难题,推进了世界首台26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的成功下线。在他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轴研科技实现了8兆瓦以上风电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批量化进口替代,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39岁的谢亚东,现在依然保持着“每天多学一点,多干一点”的习惯。他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句话——“创新无界,匠心永恒”,这正是他职业生涯的写照。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编辑:孙叶菲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国机集团微信:sinomach-v
责任编辑:D1CM 文章来源:国机集团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