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典范?劳模印记丨汪瑞军:深耕科研三十载,为材料研发革新攻坚


近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国机集团六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集团微信开设“匠心典范?劳模印记”专栏,讲述劳模故事,展现劳模风采,致敬劳模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集团下属企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首席专家、新材料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所长汪瑞军,听一听他的故事。

志不求易者成
汪瑞军1995年毕业后就加入中国农机院,一直在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技术领域科研一线工作。面对国家重大需求,他一边向老师傅们虚心学习,一边带领团队不断寻找创新点。

2008年,随着我国飞行器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飞行器动力装置的涡前温度设计越来越高,对高性能隔热材料及制备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出迫切需求。
面对这一跨界领域,汪瑞军表示:“若缺乏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不怕付出、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我们很难将民用市场积累的技术经验,成功应用于飞行器高端动力制造领域 。” 正是凭借这股不轻言放弃的韧劲,他带领团队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在关键材料、装备、工艺和评价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推动我国产业制造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事不避难者进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新材料技术与装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更是支撑我国传统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点。我国作为全球农业机械制造和使用大国,农机材料的应用一直无法满足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针对这一现实难题,2020年汪瑞军牵头承担了农机装备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项目,带领团队研发的500兆帕及以上农机机架和底盘用高强钢成功应用于还田机和旋耕机上,轻量化率达到20%;锰硼系耐磨钢、犁铧耐磨堆焊材料、旋耕刀和圆盘耙片表面强化耐磨涂层材料得到应用……
在农机材料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汪瑞军就像一位坚毅的拓荒者,带领团队突破重重技术壁垒,努力让一项项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为我国农机产业发展默默奉献。

行不辍步者至
作为国机集团首席专家,汪瑞军将自己的心血毫无保留地倾注到集团的强链补链工作中。他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在重型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涂层制造创新、高端农机装备轻量化材料表面增材技术升级领域,镌刻下深深的奋斗印记。
他怀着对科研事业的热忱,在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和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推广、重大技术改造等方面取得许多科研成果,出版著作2部,获授权专利40余项,牵头起草并发布企业、行业团体标准30余项,不断引领行业发展。
其中,他牵头研制的电火花沉积/堆焊装备、高能电弧喷涂系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他带领团队开发的汽车冷凝器 Al/Zn复合耐蚀涂层生产线、镀锌辊模拟环境实验平台等一系列成果,在相关大型企业推广应用。这些成果,不仅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为我国工业的稳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十载漫漫科研路,汪瑞军把“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行不辍步”刻进灵魂,以实际行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素材来源:党委工作部、中国农机院编辑:孙叶菲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国机集团微信:sinomach-v
责任编辑:D1CM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