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昆明举行

2024/09/09 09:17工信微报

9月7日至8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昆明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出席活动开幕式并致辞。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作产业推介。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出席活动。云南省副省长刘勇主持开幕式。

启动仪式

金壮龙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跨地区产业协作和优化布局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改革部署,持续推进政策、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更大力度推动产业梯度有序转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坚实支撑。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云南立足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完善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对接合作机制,支持云南高质量对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业新布局,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和跨区域通力合作。要提升承接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云南高水平建设高新区、经开区等承接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深化开放合作,支持云南提升沿边地区内引外联开放功能,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信息大通道,构建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格局,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王宁指出,云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资源优势日益凸显,产业支撑更加坚实,开放机遇前所未有,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正成为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一块成就梦想的宝地。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东西部协作和部省、省际、央地合作,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大文章,大力发展资源经济,以资源换产业,不断拓展承接产业转移新空间;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园区聚产业,高水平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阵地;大力发展口岸经济,以口岸促产业,打造链接大循环与双循环的枢纽,欢迎广大海内外企业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共建沿边开放新高地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重要示范区。

本次活动以“共享产业转移新优势、共建国际合作新高地”为主题,包括1场综合活动和4场专题活动,聚焦云南特色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生物医药、光伏、信息产业及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沿边产业园区等开展市州推介、实地考察、项目签约等。国家产融合作平台通过产业转移支持专区,推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云南产业转移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有关地方政府、企业、协会、园区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部属高校、部属单位等代表参加活动。

其间,金壮龙赴云南省通信管理局调研,了解昆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建设情况,听取云南信息通信业发展情况汇报,代表部党组向通信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表示慰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统筹发展、管理和安全,一体推进“建、用、研”,当好部省共建桥梁,加快“宽带边疆”建设,抓好5G、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通信大通道,助力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紧扣职责定位,深化理论武装,全面提高党建质量,持续正风肃纪反腐,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网络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LuYu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本内容由本网编辑在不改变原稿立场或本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观点或第三方内容进行整合报道,以便向读者提供更为全面丰富的信息了解。如有疑问,敬请联系本网编辑部。
相关阅读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

6月15日至16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详细]2024-06-18 10:01

北奔重汽:何清参加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开幕式暨签约仪式

2023年7月16日,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以“开放、合作、发展、共赢”为主[详细]2023-07-17 08:5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北京市召开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座谈会

10月10日,深化部市合作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座谈会在京召开,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详细]2024-10-11 13:32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明确要求。如何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怎样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筑牢实体经济根基记者:《决定》提出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请问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金壮龙: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今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总体保持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完善产业治理体系,坚定不移筑牢制造业,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制度约束和标准引领,加快先进标准供给,促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着重加强创新政策供给,推动强链延链补链,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引导优质要素向国家级集群汇聚,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三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加强行业指导和企业服务,推动完善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制定壮大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计划,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孵化与加速政策体系,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和标志性产品“揭榜挂帅”,发展壮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基金的作用,深化产融合作,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记者:《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如何推进落实?金壮龙:《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我们将紧抓数字技术变革机遇,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点”“线”“面”协同发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完成数字化改造,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力争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打造100个应用场景、1000家标杆企业。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发展壮大机器人产业,推广智能化软件应用,促进消费终端向强智能升级。三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先进计算、区块链等领域,强化自主创新,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技术和产品,培育造就一批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一批关键环节和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四是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基础网络、产业体系、融合应用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持续推进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IPv6等规模部署和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增强车联网等新型融合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发展开源基础设施。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牢牢把握发展自主权记者:《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一任务?金壮龙: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牢牢把握发展自主权。一是健全强化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优质资源,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链主企业和用户企业“双牵头”攻关模式,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促进创新产品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布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指导国家高新区实施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三是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上下游企业协同监测和应对能力。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和产品保供,着力建设安全可控的原材料产业链。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四是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鼓励转出地与承接地建立产值、收益、用地等指标的分享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办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建设高质量承接载体,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助企扶企,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记者:《决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金壮龙: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发挥“小巨人”企业引领作用,协同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分级分类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更多中小企业敢转、会转、转得好。三是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好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加强技术创新服务,扎实建设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完善与企业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四是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优化金融精准支持机制,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好专精特新专板。完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各类人才。来源:人民日报[详细]2024-10-08 16:14

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上海点火成功

10月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上海临港首次点火成功。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详细]2024-10-08 09:28

+加载更多新闻
广告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英轩电动装载机年省百万元

英轩电动装载机年省百万元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浙江某大型水泥厂,五台身披崭新涂装的英轩YX656EV...详情
杭叉与明星经销商的故事

杭叉与明星经销商的故事

我们是来自法国的代理商CAPM Europe,自1998年成立以来,始...详情
石家庄姜老板的小松情结

石家庄姜老板的小松情结

掘金利器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原创】在国家新农村城镇一体化建设战略的推动...详情
中联高机全球化发展新征程

中联高机全球化发展新征程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原创】11月28日上午,中联重科智能高机借bauma...详情
多技术路线并进 合作共赢

多技术路线并进 合作共赢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原创】11月26日,bauma CHINA 2024...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泸州市,地处成渝经济带的中间区域,物质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  公司具有40多年的汽车起重机和其它工程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历史,是中国著名的汽车起重机企业。公司始终坚持科技领先的战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不断的技术改造,其技术开发实力、生产制造能力、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控制能力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资产总值5亿多元,生产占地23万多平方米,设备1300多台,员工1900多人,是四川省科技先导型企业和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之一。公司已通过国家一级计量单位认证、产品3C认证和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起吊能力为8~160吨级,年产起重机规模达两千台。  “长江”牌全液压系列汽车起重机融汇了美欧产品的先进性和日本产品的适用性,以其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并成长为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的知名品牌,是国内设计制造全液压汽车起重机系列最全、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大型工程机械企业之一。  2006年,公司与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跨国集团—美国特雷克斯公司(TEREX)成功合资,完成了公司体制继国企改革后的又一次质的飞跃。特雷克斯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跨国集团,是著名的世界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2005年的营销总额达64亿美元,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工厂遍及亚、欧、美洲等世界各地。  合资后的长起公司,将借助合资平台,依托特雷克斯强大的技术、资金实力和全球市场网络资源,获得额外的增值与发展,并迅速实现经营发展上的新突破。根据双方的构想,合资后,长起公司将成为特雷克斯起重机全球制造系统的一部分,并通过应用特雷克斯先进的制造和技术资源,加速公司产品制造开发,对公司管理队伍进行大规模的完善和提高,实现公司技术、管理的快速升级,从而与特雷克斯起重集团的其他国际级企业一样,跨入国际竞争的行列。
了解更多